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正文

西柏坡精神

领学人:丁洁华 ワールドカップ ギャンブル授课老师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它见证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从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到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一共621天。这621天,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作为“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个小山村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西柏坡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人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与挑战不可能的决心带领人民群众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了实现“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初心使命,党中央拿出了革故鼎新的气魄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规划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同时毛泽东在我党面临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考验前作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西柏坡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决定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两个敢于”精神

西柏坡时期,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是否敢于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党中央对革命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于攻取对手占领的重要城市,敢于决战敌人强大兵团,指挥了规模空前的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针对蒋介石1949年《元旦文告》发动的“和平”攻势和当时国际势力提出的“划江而治”的主张,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决不允许革命半途而废的坚定信念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使命担当。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显示了中共中央在复杂的政治风云和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具有抓住机遇,顶住压力、挑战,争取最大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

二、“两个坚持”精神

西柏坡时期,如何打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取得革命最后胜利,是当时的“历史之问”。毛泽东明确指出“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解决土地问题,满足广大农民的利益需求,成为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在当时最重要的体现。这一时期,我们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将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提到战略高度,在解放区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这个最根本的利益需求。开展“土地还家”,广大农民全力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使国民党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与此同时,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北上解放区,参加新政协,自愿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了社会各界空前大团结。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以彻底的民权革命,给了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利益,解决了新旧社会制度的优势对比问题,也厘清了建设民主政治的路线。

三、“两个善于”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都是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过程。然而,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主要是一种理想和信念。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革命道路,求得革命力量的生长、发展和壮大,进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只有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以后,彻底砸碎国民党反动派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才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战争转移到和平建设新中国。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应当采取哪些基本政策成为会议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在会议报告中,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铿锵有力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破和立是不可分割的。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是为了立。“两个善于”,既是科学精神,也是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就是为了破坏压迫、剥削人民的旧世界,建设人民民主、自由、幸福的新世界。

四、“两个务必”精神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即将胜利、历史转折即将到来之际。共产党人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敲起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在他看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振聋发聩地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之际,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历史命题,决心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久执政,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

“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对未来革命和建设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深刻思考。毛泽东坚信:“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所有这些,蕴含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

尽管所处的时代在发展,面临的任务在变化,但共产党人对先进和优秀的追求是不变的,弘扬中国精神的追求是不变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其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这其中,西柏坡精神依然绽放着耀眼的思想光辉和时代光芒。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深刻领会西柏坡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切实把西柏坡精神研究好、继承好、发扬好,努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 附件【魏彦如.docx】已下载
  • 附件【刘芮.docx】已下载

地址: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ワールドカップ ギャンブル贺兰山校区慎思楼

邮编:750021 电话:0951-5093191 传真:0951-5093022

E-mail:xwcbxy14@126.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